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高州木偶戏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huanghongkai
    2017-06-30 16:02:57   转载

      

     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,是广东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、改造、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戏曲剧种。由一名艺人表演,集唱、做、吹、打于一身。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,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。逢年过节或农闲时,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,走村串巷,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,摆放一张方桌,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。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,附加布袋木偶。木偶造型十分精巧,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,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,进行彩绘、装潢,使之形神兼备,栩栩如生。

    高州木偶戏因“琢木为偶”而得名,是高州市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品种。相传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高州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后经高州民间艺人不断改造、发展、加工,形成今天的木偶戏。目前,该市拥有木偶班150多个,艺人500多人,他们一年四季活跃在城乡,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,为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高州也因此而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首批“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”。

    2006年5月20日,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  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、手臂、肘、腕、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,还可令其眼、口张合生动逼真。表演时,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、穿衣、戴帽、斟酒、拿书、写字、开弓射箭等动作,一举一动,准确自然。而且,木偶的操作、唱腔对白、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,均由一个艺人完成。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,明快的曲艺唱腔,激昂的锣鼓点击,令人赞叹不绝。高州单人木偶表演,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,并获得奖励。1986年,木偶艺人梁东兴、朱兆庚同时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,引起全场轰动,欲罢不能,结果一连演了20多场。

    高州木偶戏在单人木偶的基础上,又发展有四人班和八人班,也称中班及大班,单人木偶则称为小班。全市木偶班共有150多班,木偶艺人达500多人。

    被誉为“百年古傀儡,时代新经典”的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戏,今年被国务院列入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、德国、港澳等地演出,备受欢迎。高州木偶戏从历史学、社会学、民俗学、美学、戏剧等方面,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近年来高州市委、市政府在传承、抢救这个传统艺术剧目中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。

    据高州府清道光县志载:“尺布蒙头号女巫,摇铃挝鼓唱偶于”、“元宵节期,觐光者于门外沙洲搭棚弄傀,以润饰太平” 。“唱偶”指的是木偶腔,“弄傀”则直接就是演木偶戏。至今,高州“年例”(即社日)还保留这一传统。每年农历正月、二月间的“年例”期,各地都要上演木偶戏,村落间锣鼓声不绝于耳,十分热闹。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高州木偶戏引起政府的重视。茂名县(即今高州)于一九五四年成立了木偶戏剧团,组织木偶戏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,并开展拜师授徒,培养木偶戏新人。一九五七年十月,老艺人吴德文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,演出《白蛇传》获优秀奖,使高州木偶戏获得较大发展,文化部门还设有专人管理木偶戏演出。

    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高州木偶戏进入了鼎盛时期,木偶戏班发展到两千多班,年演出一万多场,成为广东演出单位中演出剧种最多的文艺团体,盛极一时。日本、德国木偶戏剧家先后来到高州观摩、交流木偶戏艺术,香港海燕唱片公司专程到高州录制木偶剧团演出的《芙蓉仙子》、《猪八戒招亲》两剧的录音,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发行,木偶戏艺人梁东兴还应德国有关部门邀请,远赴德国慕尼黑、不来梅等市演出。

   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,高州木偶戏独领风骚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,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。为了传承这一艺术精品,高州文化部门整合优势资源,木偶戏班由全盛时期的二千多班精编为二百多班,加大扶持和指导的力度,确定“木偶真人化”的发展目标,多渠道开辟演出市场,让高州木偶戏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,重放异彩。

    一九九七年,高州被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(木偶)之乡,二00三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(木偶)之乡。今年,高州木偶戏更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